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库 > 正文

专家团队

专家库

李灿辉 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日期:2021-10-20点击:

    个人简介:李灿辉,男,1967.11,白族,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铃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马铃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筹建)主任,云南省高校马铃薯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高校马铃薯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云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领域”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云南省委组织部、人社厅首批专家基层工作站(马铃薯)负责人,昭通市“凤凰计划”人选和马铃薯专家工作站负责人。曾担任农业部第一批优先启动的公益性(农业)行业重大科研专项“疫霉菌研究”专家组成员(大豆3人,马铃薯2人),负责西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研究工作;曾受聘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CGIAR) 和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从事全球马铃薯育种和晚疫病防治研究规划和评估等工作。

    研究方向:一直从事马铃薯改良及其重要病害防治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抗晚疫病育种、良种繁育、分子生理学、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

    主要成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科技部、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云南省科技厅和农业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研发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被云南省政府作为农业重大高新科技成果得到大规模的广泛推广应用。创建了以安第斯亚种(S. tuberosum ssp. andigenum)为核心、以抗晚疫病和高产为特点的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群体,仅云南省即从中选育出40多个新品种,改变了我国以普通栽培亚种(S. tuberosum ssp. tuberosum)为唯一育种资源的局面。合作选育马铃薯新品种19个;其中,引进筛选的I-1085、CIP-24、CFK-69.1和I-1039在云南省应用面积曾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50%,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千万亩,是云南省第一代主栽新品种;选育的合作88和合作3810等第二代新品种成为云南省目前的主栽品种,常年应用面积超过350万亩,约占全省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新增产值达200多亿元。有关马铃薯种质资源资源创新和合作育种成果被CIP和中国农科院推荐我国与CGIAR战略合作30年来的标志性成果。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研究方面有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参与组织和承办第二届亚洲马铃薯大会和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等;为云南省马铃薯研究、产业发展和国内外合作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制定中国马铃薯新品种鉴定标准(GB/T 28660-2012),参与修订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GB 18133-2013)。合作启动马铃薯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四倍体马铃薯合作88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和“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计划(优薯计划)”,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马铃薯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带来“绿色革命”。曾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曲靖市科学技术奖、云南师范大学园丁奖和伍达观教育基金奖等。